美對華關稅降低50%?
2025年4月23日,美媒爆出猛料:特朗普政府正在討論將對華關稅從145%砍到50%-65%區間,某些商品降幅甚至超過一半。消息傳出的同時,美國財長貝森特卻在閉門會議上承認”當前局勢本質是貿易禁運”,白宮發言人面對追問更是支支吾吾。
從4月2日宣布加征”對等關稅”時的囂張氣焰,到如今悄悄放出降稅風聲,美國這輪關稅戰僅硬氣了20天。
知情人士透露,白宮內部正討論兩種方案:要么搞”分級征稅”——普通商品35%、戰略商品100%;要么整體降到50%-65%區間。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3日的回應直接潑了冷水:”一邊說要對話,一邊搞極限施壓,這種套路行不通。”同時我國還表示“堅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,捍衛國際公平正義”。字里行間已經表達出了我們的觀點,不想進行這樣的談判,主動權已經來到了中國這里。
美國突然服軟有三大致命傷。首當其沖的是自家股市崩盤——全球股市剛經歷十年來最慘單周跌幅,道瓊斯指數一周蒸發15%,蘋果、特斯拉等依賴中國市場的企業市值腰斬。更讓特朗普心慌的是,美國企業界集體反水。4月16日CNBC曝光,美國商會致電白宮追問談判進展,得到的回復竟是”中方從未來電”。這記耳光打得響亮,揭穿了特朗普所謂”中美頻繁接觸”的謊言。
中國的淡定源自手中的王牌。當美國還在關稅數字上做文章時,中方早已跳出這個圈套。稀土出口管制讓洛馬公司F-35生產線停擺,不可靠實體清單鎖死高通、蘋果的芯片供應,反壟斷調查直指微軟、亞馬遜的數據霸權。這些非關稅武器招招致命,法國外貿銀行專家說得直白:”當美國自我傷害足夠多時,才會真正回到談判桌”。
歷史總是驚人相似。2018年中美交鋒時,美國大豆堆積在港口發芽的畫面還歷歷在目。如今劇情升級:中國稀土加工技術已掌控全球90%產能,美國軍工廠等著釹鐵硼磁體開工,日本豐田的電動車電池依賴江西鋰礦。這種不對稱優勢,讓美國所謂”脫鉤”淪為笑談。正如美國Axios新聞網哀嘆:”中國手里還握著更多非關稅殺招”。
這場博弈給世界上了生動一課。當美國記者追問”中國為何不接電話”,答案其實藏在全國各地港口的集裝箱里——這里每天有3萬標箱發往”一帶一路”國家,東盟取代美國成中國最大貿易伙伴。就像下象棋,當車馬炮都被牽制,老帥再叫囂也改變不了困局。中國的底氣,來自14億人的大市場和全球128國的貿易網絡,這比任何關稅牌都更有分量。
這場關稅鬧劇不過是歷史長河的小浪花,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2025年的關稅戰,西方列強換著花樣但劇本雷同。不同之處在于,如今的中國既有捍衛底線的決心,更有打破困局的實力。就像外交部發言人的那句”談,大門敞開;打,奉陪到底”,這12個字背后,站著的是一個民族百年復興的底氣。
來源:科技十字路口